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游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最好去处。
到寺庙我们会看见许多造型各异、雄伟巍峨、金碧辉煌的殿堂式建筑。殿堂内又有许多妙相庄严、气势雄伟、技法精湛的各种塑像;有色彩艳丽、画技高超的壁画;殿堂周边有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有袅袅升起的香烟;有喃喃回荡的诵经声……身处其间,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人类文化在瞬间的释放。宗教是一种文化,文化需要细细体味,要了解佛教文化,必先了解寺院的建筑的布局结构及其文化内涵。
佛教于东汉末年由西域传到中国,经历了一个融会贯通、消化并注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慢慢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即汉化佛教,也叫汉传佛教。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修建若干殿堂,殿堂建筑大致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顺序排列。配殿和附属设施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以及客堂、禅堂、斋堂、寮房、放生池等组成。这样,寺院就成了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筑群。
下面,就让我做你的导游,为你打开山门,去领略一下广福禅寺的建筑和文化吧。
广福禅寺,古名广福教寺,俗称东寺,座落在海安县海安镇东北郊的凤山村。寺院南临新通扬运河,西南倚凤山及韩国钧先生的墓区,西侧是占地数三百亩的苏中植物园,东北近秀丽的紫石中学,东为宽阔的凤山大道,加之闻名的海安十景之一“凤山早霞”,寺院内庄严的晨钟暮鼓,幽雅别致的周边环境,使广福禅寺成为海安一处极好的风水宝地。
为什么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凤山和凤凰墩的传说:
海安县城北有座凤山。沿着凤山脚下的串埸河向北,直通里下河水乡。水乡深处的仇湖岸边。有个凤凰墩。凤山和凤凰墩,虽说相隔下十多里,但山墩之间遥相呼应,依依相思,因为山墩下葬着一对情侣。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连续三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湖港河汊都干得底朝天。乡民们不要说耕耘播种,就连吃水煮饭都有了困难。大家决定打井取水。可是,一连挖了七七四十九口井,都没有引出一滴水来。到开挖第五十口井时,刚刚挖土三尺,便见一道金光冲天而起,原来是一只白玉石匣子在大放光焰。突然,石匣子自动开启了,一对金凤凰飞出来,在井的上空展翅盘旋。众乡民正在惊奇,忽听得潺潺水声响起,啊,那白玉石匣子里流出了一股清清的泉水,眨眼工夫就漫到了地面。金凤凰飞到村东村西,村南村北,飞到哪里,泉水就流到哪里。农家的饮水有了,田里好播种了,乡民们抢耕抢种,庄稼长得十分喜人,大家都非常高兴,感谢这一对金凤凰,一个个都来烧香磕头。当地有个首户,坏名叫陈三麻子,有千顷田,百间房,四周挖了河,筑了堤,把田产房舍围在当中,人们称它陈家园沟。连日来,金凤凰引泉水,灌农田,就是不朝陈家园沟飞,泉水也就不朝陈家园沟流。陈三麻子气极了,下令叫手下的恶奴,一个个手拿绑着竹竿的网罩,满地里追捕凤凰。金凤凰只顾引水灌田,没来及避让,雌凤不幸被捕,恶奴们还拼命追捕雄凤,雄凤只好依依不舍地向南飞去。陈三麻子捉到雌凤。心中好生欢喜。他亲手把网罩拎进陈家园沟。哪晓得,刚走进他的深宅大院,那雌凤便在网中挣扎起来,身上的金色羽毛,纷纷落在地上,每落一根,就立即生出一片火球,顷刻之间,陈三麻子的庄园里成了一片火海。陈三麻子全家和那帮恶奴全都炼死在这场大火中。雌凤也同归于尽了,乡民们思念凤凰的恩情,拾起雌凤的残骨,为它埋葬。方圆十里的乡民赶来撮土添坟,堆成一个很大的土墩,取名叫凤凰墩。再说,那雄凤展翅南飞,三里一盘旋,五里一排徊,见陈家围沟冲天火起,雌凤葬身火海,一路洒下串串泪珠,落在地上,成了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河道。雄凤飞到海安北郊,栖落下来,整日整夜的哭,日久天长,积忧成疾而死。当地乡民也为它堆了一座坟,这就是凤山。那山前的小路是凤尾,路口的石桥是凤头,石桥上的圆孔便是凤眼。那眼睛向着北方,思念着它的伴侣。从凤眼里流出的泪水,沿着它引出的河道缓缓向北流去,真如牵动肝肠一般。乡民们把这条河取名为串肠河。也就是今天流经水乡的串埸河。那“埸”字不知何年何月误传下来的。
广福禅寺原址位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内,在原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公馆北侧,并与其息园毗邻。据史料记载,该寺始为唐代鄂国公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将军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建。宋代景定年间扩建,清代康熙年间浙江提督学府陆舜重修,与西街的祇树禅林(西寺)同为泰州东乡闻名的丛林古刹。民国35年(1946)因战事,部分庙房被拆,但大雄宝殿仍存,建国后,一度为海安县中学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海安县人民政府为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将大雄宝殿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2年为广福禅寺重新规划新址,同时拨出巨资,由无锡市古建筑公司承建,将大雄宝殿原拆原建于现址。按统一规划设计,分期实施到位的原则,经过近十多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将这一历经沧桑的古寺庙重建成目前在苏中地区仍具相当规模的一方名刹。使国家宗教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
广福禅寺原址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闻名遐迩,获得二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新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和市、省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过海中突出的办学业绩和管理经验。海安镇上的老人都说这其中离不开粘了佛的灵气,受了佛的护佑的缘故。2002年8月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内发现了一口古井,该井为原广福寺内水井。该井距地表约一米,缺失井圈。井深7.8米,井口呈椭圆形,直径0.8米。井底铺杉木,井壁用弧形砖砌成,砖长28厘米,宽11厘米,厚3厘米,井内出土了一些宋元时期的陶瓷残片。现为海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轴线上第一进建筑是山门,重建的广福禅寺山门门额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白矾石上面个裱金大字烁烁闪光,堪为镇寺之宝。门前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更是增添了几分威严。山门是一组建筑,在山门的对面往往有一组照壁。照壁的学名叫做萧墙,是做为风水当中的“罩”,不使这个建筑群里的福气、财气外露,所以叫“罩”。也保持整个建筑群的封闭,起遮挡的作用。后来发展到门里要有影壁,门外要有照壁,门两边还有八字墙,这是寺庙建筑的一个特点。
山门有三个门洞,中间有一个大门洞,两旁各有1个稍微小一些的洞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因此也称三门。我们日常说的“身入空门”,就是僧尼进入了寺院的大门,从此开始了远离人世喧嚣、吃斋念佛的寺院生活。
山门两侧斜向的黄墙上,县佛教协会会长王天祥手书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使山门显得更加庄重。山门内正中精雕细琢的佛龛内供奉着弥勒佛,弥勒佛又叫弥勒菩萨或大肚罗汉,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弥勒”为姓,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慈悲”。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弥勒佛大多是袒胸露腹、喜笑颜开的形象。古代民众祈求多子多福,因此弥勒佛又有了“送子弥勒”的称号,由此还出现了“五子戏弥勒”的塑像。两旁边抱柱是中国书协、诗协、楹协、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海安诗书画名人仲贞子老先生所书的“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闻天下古今愁”对联。
也许您会发问,许多庙宇山门供奉的是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天神金刚力士(即哈”、“哼”二将)。为什么要把大肚弥勒安置在山门呢?因为,人们一进寺院,首先见到横眉怒目、凶神恶煞的金刚力士(即哈”、“哼”二将),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紧张感觉,为了缓解气氛,改为供奉弥勒佛,您看他手持念珠,翘翘脚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满面,好象一位礼宾官在迎候贵客,给人以和蔼亲切之感。
山门北侧,佛教书法名家、浙江普陀山白光长老为抱柱书联“暮鼓晨钟惊醒多少红尘客,经声佛号唤回千百失路人” ,正是钟楼鼓楼的写照,东钟楼、西鼓楼相对而立,钟楼一层供地藏菩萨,三层为一口大铜钟;鼓楼一层供伽蓝菩萨(即关云长),三层为一面大鼓。钟楼、鼓楼系上海龙华寺
荫远法师引荐香港陈汉初居士等募捐60万元所建。
走出山门,两棵巨大的迎客松巍然屹立,侧枝铺展伸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广福寺游览。
中轴线上第二进建筑为天王殿,门前是浙江普陀山道生长老书写的抱柱“愿力无边现千手千眼意犹未尽,业情叵测凭一心一意功不唐捐”。天王殿中央面南供千手观音,背面供护法韦驮,两侧端坐高大雄伟的四大天王,香港陈婉芬居士全家捐资30万元建造此殿。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千手观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根据《陀罗尼经》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
关于千手观音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代兴林国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次女妙银,小女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中侍奉父母,唯妙善从小虔诚礼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一怒之下,妙庄王命人拆了庙宇,赶走了僧尼。哪知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久治不愈。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手眼合药才能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二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手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果然,不久妙庄王的病体就康复了。此事不仅使妙庄王深受教育,同时也感动了释加牟尼。他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便赏赐了千手千眼给妙善公主。从此,妙善公主就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千手观音的东西两侧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叫多罗吒,职责是守护东方,脸白,穿白色铠甲,手中的法器是碧玉琵琶。“持国”的意思是慈悲为怀和扶持国土,手中的琵琶表示用音乐感化众生,也表示“调”音。南方增长天王,叫毗琉璃,守护南方,面青,穿青色铠甲,手中的法器是青光宝剑。“增长”的意思是令众生增长善根,宝剑是为了保护佛法,也代表 “风”。西方广目天王,叫毗留博叉,守护西方,红面,穿红色甲胄,手上缠着一条龙。“广目”的意思是用“净天眼”观察世界,代表“顺”。北方多闻天王,叫毗沙门,守护北方,绿面,身着绿色甲胄,右手持宝幡(混元宝伞),左手握银鼠。“多闻”的意思是名声闻于四方,手里的法器代表“雨”和制服妖魔,保护丰收。佛教认为四大天王是护法神、守护神,他们担负着护佛、护僧、护法、护国、护众生的职责。老百姓则认为他们代表“风、调、雨、顺”,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众生平安。
千手观音的背面是一尊手持金刚杵、穿甲戴盔、威武雄壮的韦驮塑像,号称护法天尊韦驮。传说佛祖赋予他保护寺院和“佛、法、僧”三宝安全的任务,是寺院的守护神。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韦驼菩萨现天大将军身担当佛教中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重任,为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相传,浙江临安东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海安著名书法家谭政民先生为韦陀菩萨书写了一副寓意深远的抱柱:“问尔辈从前何等样人尔自摸心头再来拜佛,朝过我往后莫行歹事我这条鞭下不肯容情”。
出了天王殿的后门,迎面正对着的第三进建筑便是寺院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面的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座七层万年宝鼎,古朴而又精巧,由善信福建姚金波全家出资8万元于1996年铸造。大雄宝殿为全寺的主殿,大雄,梵语摩诃毗罗的意译,即像大力士一样,一切无畏。大雄宝殿通常为重檐歇山式,高大敞亮、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寺庙的主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
大雄宝殿前面两侧,各有一根高高的旗杆竖立着,也许您会觉得好奇,为什么庙里也有旗杆呀?一般庙里的旗杆平时不升旗,只是等到做水陆道场时才会用到,水陆道场期间,东面悬幡,西面挂九莲灯,好不热闹。
“水陆道场”又称“水陆法会”、“水陆仪轨”等,其全称是“法界圣凡冥阳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它是中国佛教里最为隆重的大型法会之一,其意义在于超度水里和陆地上、空中的一切游魂,普济六道四生离苦得乐。
“水陆”起源于南北朝时的梁武帝时代。天监年间,武帝曾梦见一位神僧说:“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醒来后,受誌公和尚之劝,披览经论,历时三年,撰成《水陆仪文》,并于天监四年(505)在镇江金山寺开始修设道场。“水陆”到了宋代开始盛行,元、明两代更兴,至今经久不衰。
“水陆道场”一般持续七昼夜,亦有多至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的仪式繁复,设有一个内坛和六个外坛(大坛、华严坛、法华坛、楞严坛、诸经坛、净土坛),白天以礼佛拜忏、设斋诵经、消灾灭罪、超度亡灵为主,开始的前一天下午要先进行洒净熏坛;开始后的前四天每晚有一堂小焰口,第六天晚上有一堂大焰口,施食于饿鬼;第五天晚上要给饿鬼受幽冥戒;第六天早上要进行斋天仪式;第三、五、七天的中午,要设斋供僧;第七天的上午还要礼请法师上堂说法,下午进行送圣后方为圆满。
“水陆”的意义在于:“未发菩提心者,因此水陆胜会,发菩提心;未脱苦轮者,因此水陆胜会,得脱苦轮;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陆胜会,得成佛道。”广福寺已经举行过6、7次这样的水陆法会了。
沿8级台阶而上即是飞檐翘角、双层大屋顶的大雄宝殿,殿房呈正方形,占地250平方米。殿额出自已故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佛教协会会长、镇江焦山寺方丈茗山大师之手。大雄宝殿门前是县佛教协会会长王天祥手书的一对抱柱“优钵花开香满三千世界,菩提树长荫遮百万人家”。大殿中有粗壮的圆木柱12根,其中6根为珍贵的楠木,柱底均用白石鼓支垫。殿内中央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毗卢遮那佛,东边文殊菩萨,西边普贤菩萨。
关于毗卢遮那佛,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关于文殊菩萨,旧称文殊师利。古译:妙德,妙吉祥,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或室利是德或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文殊菩萨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释迦牟尼、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智能、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是象征佛陀智能的菩萨,称“大智”。
文殊菩萨的狮子是表示智慧犹如狮吼能降伏一切烦恼,而不是真的坐在狮子身上(文殊菩萨手中的剑也是表示以智慧如剑能斩断烦恼的意思),佛和菩萨何其忍心坐在动物身上?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关于普贤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普贤菩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大殿抱柱书联“华藏庄严不生不灭等虚空而无外,昆卢性海无去无来遍法界以为家”,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上海龙华寺方丈明暘大师题写。华严三圣两侧塑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华严三圣背面垂直塑有“海岛观音”群像,当中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立于鳌鱼头上,云气拨浪,腾空而起,氤氲缭绕,九曲盘旋。上百尊惟妙惟肖的仙佛塑像,分列于海岛各处,裱金贴翠,光彩照人。
关于广福寺大殿的柱子,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据老人们说:“当初砌这间大殿,由当地一位出名的老木匠王头儿掌作。照图样,这八角形的大殿中间要有四根粗大的柱子支撑,柱料是特地从远处山上采运回来的大楠木,工地上几名木匠师傅因为抢工期连连熬夜,早已累得头昏眼花,在断锯木料的关口子上,一个大意,竟把每根柱子都锯短了一尺长,这怎得了哩!这天,王头儿走来复量木料的尺寸,发觉柱子被锯短了,一下子吓得脸色发白。这位好心肠的老匠人也心急如火烧,可又舍不得去责怪那些可怜巴巴的穷兄弟哥儿们,他默不作声地抽着旱烟,对着木头叹气,出神发愣地想着补救的法子……中午时分,几个小徒弟给他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馒头,他顾不上望一眼,还是在出神地想啊,想……正当这节骨眼上,干活计的手艺人里,有一位年纪很老的哑木匠跑了过来。他瞟瞟桌上那几个馒头,随手拿起一根竹筷子,朝那馒头上一插,又朝王头儿笑笑,然后就扭身走开了。王头儿看到馒头上笔直地竖着筷子,心里顿时明白了。他找来几个石匠,吩咐他们连夜用大白石凿四个鼓儿形的石墩子,各高一尺。时间不等人,很快到了上梁立柱的那天,王头儿跑前跑后照应,他叫石匠把凿好的四个石鼓儿抬来,稳稳当当地垫在那四根柱子下面,竖了柱,上了梁,工匠们望着垫起的又牢固、又好看的大圆柱,不由得欢呼起来,后来么,这大殿也就如期地竣了工。不信你看,那楠木大柱的下面,确实垫着用白石凿成的石鼓儿。
大雄殿后面第四进为藏经楼。镇江金山寺方丈慈舟题匾额。门前是苏州灵岩山高僧海晏长老书写的抱柱“法镜现慈云观秋月春花含将妙谛,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悟徹禅机”。
藏经楼是保存佛教经典的地方,也是保存寺庙三宝(佛宝、经宝、僧宝)的地方,所以也称三宝殿。藏经楼下是贵宾接待室,中间供奉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藏经楼二层宽敞、明亮、洁净,里面摆放着许多高大的藏经柜,柜里存放着《乾隆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等珍贵佛教典籍。
佛经的种类很多,通常称为“三藏十二部”。“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藏,是佛所说的教义、理论、思想和方法;“律”藏是佛所说的戒律;“论”藏是菩萨们和佛学大师们对佛所说的经义加以解释、论述或发挥(发展)的文论。“十二部”是依据体裁和性质分出的12类经文。
正是广福寺诸多的的藏经,历史上培养出许多高僧,当年妙一、广衍、戒心等法师,曾先后在广福禅寺住持过。一代高僧、原新加坡菩提阁住持松年法师,16岁即依妙一为师在此修行,1950年旅马来西亚后在新加坡定居。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访日,赠送给裕仁天皇、中曾根首相的国礼巨幅“寿”字,即出自松年法师的手笔。邓小平亦收藏其墨宝,并赞其真乃“千古一人”。 松年法师为我寺题写“佛”字书法一幅,堪称镇寺之宝。
藏经楼二层中间供奉香港西方寺方丈永惺长老赠送的释迦牟尼坐像玉佛一尊,价值三十余万元。
中轴线建筑东侧一排厢房设观音殿、玉佛殿、图书室、念佛堂、弥陀殿、会议室等。西侧厢房设客堂、地藏殿、功德堂、办公室、接待室等。东侧厢房后是斋堂。西侧厢房后是上客堂。
在寺内东北隅,开掘了约两亩水面的放生池,亭子精巧别致,回廊曲径通幽,岸边桃红柳绿,池中锦鲤翻浪,空中白鸽翱翔,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斜坡上几百上千只龟鳖懒洋洋晒太阳。美景吸引得许多游客流连忘返,驻足不前。边品茗边观赏,心旷神怡。
放生池之东边墙上,是一面石刻罗汉图。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作者,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二是作品,一百罗汉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展现给人们描述的是以少胜多,以虚衬实的手法,几乎舍掉了众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人物形态各异,在线条造型与表现技巧方面,作者匠心独运,线条飘动而不轻浮,舒松随意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拘束,时时处处显出作者娴熟的艺术功力,除了使人玩味不已这之外,还将视线引入那清洁无华,神秘平淡的永恒世界。展现了佛教教育中、慈悲济世、智慧吉祥的美好寓意。三是石刻作者苏州民间石刻大师戈先生,为苏州寒山寺制作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天下第一大碑的制作者。
放生池北边,是我寺方丈荫远法师的灵塔。荫远大师,江苏海安人。生于一九二九年,生而清秀,幼而聪颖。10岁进私塾发蒙,同年出家,依师越澄法师,时在寺庙听经,颇有领悟,显具佛根。后上初中三年,毕业于海安县紫石中学。1949年到上海龙华寺受具足戒,又在上海广福寺参学三年,长期受人间佛教和精深佛学思想之熏陶。他学习刻苦勤奋,博览群经,精研大藏,佛理渊深。1980年在上海玉佛寺参学一年,后任龙华寺监院。1991年去香港西方寺任监院,兼任香港菩提学会董事。1993年担任海安广福禅寺恢复筹建委员会主任。1994年后,在上海市佛教协会任秘书长4年。1998年又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分管法务的副会长,并兼任洪福寺方丈、龙华寺首座兼都监、奉贤佛教协会会长。2003年10月30日升座海安广福寺方丈。于二00五年九月十三日下午二时十五分,在龙华医院示寂,享年七十七岁,僧历六十七年,戒腊五十六夏。
荫远法师十分关心家乡佛教事业。在广福寺复建过程中,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奔走于内地、香港、新加坡等地,为寺庙建设筹款200多万元,举行大型法会3次。
荫远大师又是一位国际弘法宗教家。近年来,他先后出访美国三次、澳大利亚二次、泰国一次、新加坡一次,向当地信众讲经开示,尤其擅长净土法门。并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的正式代表参加分别在韩国汉城和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交流会议。2000年还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中华寺落成典礼。为弘扬佛法和加强与各国佛教界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县佛协王会长为荫远法师撰写挽联:“童贞入道六字坚持一贯爱国爱教知因识果堪称佛门龙象,住持三宝两袖清风生平无挂无碍乐善好施不愧一代高僧”。
灵塔旁边长着许多斑竹。斑竹秆上有许多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
关于斑竹,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了。”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了,它们朝朝夕夕地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睛,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放生池南边,长着一棵神奇的观音柳。观音柳,别名三春柳、红柳,属柳科柽柳属。落叶乔木,干高3~4.5米,冠径3~4米,树干直立、圆柱状,枝条从顶端下垂,神韵刚柔,形似瀑布,叶细小密生,叶圆锥形,叶浅蓝淡绿色。针叶状,叶互生,叶片特别柔软而且小,一年能开多次圆棒形小红花,每天早晨花味清香沁人肺腑,花期长达4个月她浑身是宝,更有神奇的“灵气”。若用她茎叶熬水,可以治疗小儿麻疹……因而也叫“积善柳”;她生命力极强,历百年沧桑,仍葱浓茂盛一片生机,又名“长寿柳”。每逢下雨之前,她的梢头总会绽出红殷殷的小花,所以人们又称她为“气象树”。淮阴周恩来故居就长有一棵观音柳。
藏经楼西侧还有一棵子树,民间习俗儿女长大婚嫁前,请木工打家具,打新床,都要找子树朝南的枝头锯下一点来,用做子树榫头,意求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广福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绿化好,不仅多,而且各不相同。香樟树、广玉兰、银杏树、黄杨树随处可见,绿篱、草坪、小花小草更是尽收眼底,就连竹子,在这里也能挑出三、四种来。转上一圈空气清新,芬芳扑鼻,心旷神怡,倍觉舒畅。
广福寺曾是泰州东乡著名的古刹丛林,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至此留下不少印迹,如:
广福寺
清 陆进
兰若停舆得地偏,春风一榻意悠然。
半林雨霁占乾鹊,二月天晴徧纸鸢。
旧日云门曾过饭,当时雪岭欲逃禅。
即令花雨伤寥寂,但听钟声薄暮传。
(选自《海陵考古录》,作者:陆进,字宿凡,号漱石,海安人,曾侨寓如皋,广交文士,所作诗词流播艺林。)
海安城杂咏 之 凤山
清 徐信
山上森碧梧,山下郁苍竹。
天寒丹凤遥,残阳下空谷。
(选自《三塘杂咏》)
凤山
清 江标
古庙孤山上,寂寥一径通。
殿灵唐碣在,雀噪宋祠空。
玉砌馀青草,金风冷碧桐。
夕阳方暗处,远火数渔翁。
(选自《海陵丛刻》,作者系古桐城诗人。)
凤山春眺
清 陆诏熊
蹑屩寻春思渺然,一峰孤涌海西边。
涧溪环抱疑无路,岩壑空明别有天。
寂寞高楼闻梵呗,崔嵬华表傍前川。
还逢牧竖求遗事,惆怅当年羽化仙。
(选自《海陵丛刻》,作者:陆诏熊,字金门,号谦斋,海安人,乾隆戊午副榜,壬子经魁。)
广福寺还是一座红色寺庙,1940年10月上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入城仪式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驻在海安镇广福寺。陈毅一到海安,即率粟裕、钟期光、陈丕显、管文蔚、叶飞、朱克靖、惠浴宇、等党政军领导人前往拜见了韩国钧。
……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寺按照“夯实基础,狠抓关键,着力规范,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创建 “文明宗教活动场所”活动为载体,内强内功,外树形象,确保稳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促进了寺庙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03年度省宗教局从全省3000多家宗教活动场所中评选出24个模范宗教活动场所,我寺为其中之一。2004-05年度省宗教局从全市129家宗教活动场所中评选出10个模范宗教活动,我寺为其中之一。2008年度省宗教局从全省5000多家宗教活动场所中评选出103个模范宗教活动场所,我寺又名列其中。